公司為什麼需要法律顧問?一篇搞懂收費行情與選擇重點
目次:
所謂的「法律顧問」,通常是律師或律師事務所與企業簽訂長期合約,在約定期間內提供連續性法律服務。
對於大公司而言,或許能聘請專屬法務團隊,但對多數中小企業來說,長期聘任一位法律顧問,比支付專職法務的薪資、獎金與福利,來得更省成本。
顧問模式就像隨身攜帶的法律資源:平常不一定會用到,但一旦需要,就能立即得到專業意見,避免企業陷入訴訟風險或高額損失。
- 熟悉企業運作,反應更快
長期合作讓律師對公司架構、產業特性有深入了解,遇到法律問題時能快速切入重點,省去重複說明的時間。 - 降低風險,預防勝於治療
顧問可以協助審閱契約、擬定制度,提前發現隱藏的法律漏洞,幫助企業減少未來糾紛的機會。 - 即時支援,搶佔先機
突發的法律爭議可能影響企業營運與聲譽,法律顧問能立即介入,避免錯過最佳處理時機。 - 節省成本,享有優惠
熟悉公司狀況的律師處理效率更高,長期合作也更容易爭取到折扣或優惠,比起臨時找律師更划算。
法律顧問提供的服務,會依照合約方案有所差異,但常見內容包含:
- 日常法律諮詢(電話、線上或面對面)
- 審閱、起草、修改契約或法律文書
- 協助規劃企業內部規章制度與法令遵循
- 從法律角度提供經營決策建議
- 出席會議、談判並提供法律意見
- 撰寫律師函、協商代理
- 必要時代理訴訟或調解
這些服務範圍幾乎涵蓋了企業日常可能遇到的大小法律需求。
不只跨國企業,其實各行各業都可能遇到法律問題:
- 企業類型:中小企業、新創公司、大型集團
- 產業類別:媒體娛樂、經紀公司、房地產、醫療院所、廣告行銷等
- 其他對象:社區管委會、擁有多間房屋的房東
甚至一般民眾,也可能在買房買車、租賃糾紛、職場權益、婚姻家庭、繼承稅務等情況下需要律師協助。只是對個人來說,通常不需要長年顧問,而是遇到問題時再委託律師即可。
法律顧問的費用會依照服務內容與方案不同而有所差異,以下是常見模式:
- 顧問證書
僅提供「合作證明」,其他服務需另付費。
適合只想掛證書、增加外部威嚇效果的公司。 - 定額諮詢方案
例如年費 3~10 萬元,含一定時數的法律諮詢;超過時數或涉及文件、訴訟需額外付費。
適合日常偶爾需要法律諮詢的中小企業。 - 儲值全包式方案
預繳約 15~20 萬元,涵蓋諮詢、非訟與訴訟服務,依使用情況扣款。
適合法律需求較頻繁的企業或高風險產業。
另外,不同地區或事務所,行情會有差異。一般公司常見的法律顧問費用區間大約是 每年 4 萬~10 萬元;社區管委會顧問則多落在 每年 2 萬~8 萬元。
在簽下合約前,企業主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評估:
- 顧問律師的專業領域:是否符合公司產業需求?
- 是否提供需求訪談:律師有沒有先了解企業實際困境?
- 是否有多元方案:能否依公司規模與預算彈性選擇?
- 團隊的專業與經驗:是否有足夠的處理實務案例?
- 預算掌控:費用結構是否清楚透明?
- 溝通效率:是否安排專屬聯絡窗口?
此外,建議企業可透過參加法律講座、上網搜尋評價,或利用政府單位的免費法律諮詢管道,來蒐集顧問律師的資訊,再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
聘請公司法律顧問,不再是大企業的專利。無論規模大小,只要業務涉及合約、勞資、稅務、商務往來,就可能需要法律支援。選擇合適的法律顧問,不僅能讓企業「有備而戰」,更能有效預防風險,降低長期的法律成本。